以前少女時期愛極看日本流行雜誌-Non-no,著迷的不是那些青春洋溢的街頭裝扮,而是每年歲終時必定會被當成特別企劃的XX年街頭手札大展。雜誌總會在涉谷或代官山街頭尋找一些面貌清秀,打扮入時的少女,讓他們展示著自己精心挑選的手札入鏡,有些人非LVHermes等辨識度高的名牌貨不拿,有些則偏愛Hello KittyDisney系列懷抱少女情懷的卡通圖案,另有一群人自詡走的是知識青年或中產階級路線,偏愛的則是空白簡潔極具現代設計感的Muji


但令我大開眼界的,不是外觀或內在設計多麼精良的筆記,而是幾乎每一個青春少女都把手札當成豐富人生在經營。有的用各式各樣色筆畫下當天發生的瑣事,以顏色與圖像紀錄飛逝的每一天 ; 有的則像布榖鐘一樣精密地記下每一小時甚或每十五分鐘發生的極小事件,企圖將原本空白的簿子填補得熱鬧一些 ; 有些則像文豪似地大量寫下所見所聞,字型密密麻麻地盤據在被日期格子侷限的小小方塊中。毫無意外的,每個人的手札皆呈現出一種活潑忙碌的氣氛,在哪吃飯,和誰約會,甚至連哪天和男友親熱都用愛心貼紙標記。

rel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開始有了蒐集「Salt & Pepper」的習慣。喜歡它們總是成雙出現,互相陪伴並缺一不可的涵義,也喜歡它們雖然是微不足道的小東西,卻是煮食中不能缺少的原料,神奇地為平淡無味的日常生活,增添出層次豐富的滋味。

在我的小小蒐藏裡,我很喜歡下面這個Mint品牌,購買自紐約名門MoMA,名稱為「Hug」的組合。原因不用多說,誰能抗拒這麼可愛的設計呢?



rel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搬來NAPA後,Asians 頓時間在此地成為少數民族,這讓我和 A 有點不習慣,畢竟之前在LA和Berkeley時,我們黃皮膚的人可是多數,講話很大聲的。在還沒搬來前,A 就給我心理建設,說NAPA此地的居民多為兩種,一是有錢有閒的白人來此工作度假或是養老,另外就是在酒廠工作的勞工階級,而此種人多為Amigo。至於跟我們一樣的黃人嘛,只能用「少,少,少 」三個字來形容,這樣知道有多「少」了吧。

基於 A 成功的行前教育,我來到此地便很認命地過起少數民族的生活。包括開始會去吃騙外國人的偽中國菜「Panda Express」,然後很驕傲地發現,原來我的癟腳廚藝已在逆境中日益精進,快要超過偽中國菜的水準 (迷之音: 這樣有很難嗎?!)。但是每次上街的時候,總還是會忍不住用眼角餘光掃描,試圖要發掘除了我們以外,是否還有其他的黃皮膚在此地生活的痕跡,以增加多一點「同類」與「社群」的感覺。雖然我的雷達很準確,但是截至目前為止,發現的機率果然很低,成功尋獲的只有在家附近的plaza開洗衣店的韓國夫婦,在Target 超市賣熱狗的越南女生,以及某天我去買菜,發現兩名長得一臉日本樣的年輕人在Starbucks外面喝咖啡。而且有時我也會有雷達掃射錯誤的時候,例如昨晚去 In & Out 吃 Cheeseburger當晚餐,一坐下我就很高興地跟 A 說 :「看,坐我們後面那桌的也是黃人。」沒想到 A 用小眼睛掃描了一眼,就冷靜地說 :「不是啦,他是Amigo,只是長得跟Asian很像。」吼,住比較久的雷達功力真的有差喔,看來我的準確性還得多加練習才是。

話說回來,每次我拿衣服去乾洗時都會想,為何美國的洗衣店大多數都是韓國人開的,而且連黃皮膚這麼稀少的NAPA居然也不例外,這在我心中始終是個謎啊。不過店裡的韓國夫婦看到我好像也一副很高興的樣子,果然人在NAPA,我們拋開了國界的限制,充分體會黃皮膚「物以稀為貴」,值得彼此好好珍惜的真諦。

rel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麥當勞用餐的經驗人人都有,如果要認真細數,每個人從小到大在金黃色 M 型招牌下進食的次數,可能多到連自己都會嚇一跳。而麥當勞也是「連鎖餐廳」的翹楚,每間麥當勞的分店都像細胞分裂似地,複製出幾乎雷同的店內陳設與用餐經驗,包括過硬的塑膠座椅,與常常過冷,疑似不讓你呆太久的空調。但是,如果說世界上有一個麥當勞,跟我們閉著眼睛都可以想像的不同,它會是在哪裡?

沒錯,是在世界的中心- 大蘋果紐約。位於華爾街與世貿中心附近的這間麥當勞,地處於世界的金融中心,更是麥當勞連鎖體系裡的五星級旗艦店。為迎合附近的投資銀行家趕時間來此用午餐,內部裝潢不但走優雅高級路線,還有門房幫你開門拿外套,更有趣的是,點餐也不用站著排隊,而是有waiter到你的位置來點 (想像跟穿著西裝的waiter點一號餐,感覺怎麼有點害羞...),連番茄醬跟糖包都會放在銀碟子由waiter端上桌。用餐時間還有專人現場鋼琴演奏,整個走豪華風。不過消費當然就比一般的麥當勞貴啦,因為是吃氣氛的嘛,哈哈。有空到紐約玩,想要體驗一下詭異的麥當勞用餐經驗者,可不要錯過這有趣的觀光景點了。

Where to find it: 

rel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士林夜市蚵仔煎引發的鄉愁~~)

昨天吃完晚飯,心滿意足地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無意間轉到Travel Channel (沒錯,就是台灣的「旅遊探險頻道」,只是節目不盡相同),螢幕上突然出現一個光頭老外騎著摩托車,馳騁在台北街頭的畫面。定睛一看,原來是「Bizarre foods with Andrew Zimmern」這個美食旅遊節目做的台灣特集。灣區這除了26台固定會有台灣的某些節目或新聞外,極少在美國的一般節目中,看到台灣的身影。這一發現實在令人驚喜,我趕快叫A來共襄盛舉,一起在電視機前回味一下家鄉的饗宴。

rel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搬來NAPA的那天是聖誕節前夕,到處都是從異地回家團圓的遊子,熱鬧的聖誕歌曲與裝飾,把這個小城妝點得歡樂繽紛。趁著去Target 超市買日常用品的途中,A 帶我在家附近熟悉環境,當看到一畝畝一望無際的葡萄園時,雖然是冬日處於休耕的狀態,但壯闊的景象,仍是讓我忍不住心裡對大自然讚嘆,頻頻發出驚呼聲

此時,已在NAPA這個白人居多的小城住了將近半年的 A 發言了:「妳現在之所以覺得新鮮有趣,是因為還在處於觀光客的蜜月期啦。等到真的住下來,才會知道這裡有多無聊呢。」呵呵,我當然知道這裡不比舊金山南灣,走在路上到處都是跟我們一樣黃皮膚的人,珍珠奶茶臭豆腐華人超市垂手可得,但是只要看到旁邊的壯麗景色,還是會覺得自己有一段時間可以生活在這夢幻般的場景,真是無比的幸運。我也相信當觀光客的新鮮感過去,面對生活一定會有覺得挑戰與辛苦的地方,但是我希望自己要像酪梨壽司曾經類似提過的心態,要時時保持觀光客模式看待這個世界,不要對眼前的一切落入習以為常的居民模式,只要我們對這個世界始終充滿好奇與興趣,我相信它也會回報給我們等量甚至更多的美好經歷


rel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apa風情畫

不,可以喝 。(好濫>"<)

對於那些平日愛小酌幾杯,對葡萄酒頗有研究的人來說,NAPA Valley (納帕)是一個夢幻的場所。距離舊金山約一小時車程的它,是盛產加州葡萄酒的重鎮,與鄰近的Sonoma,Yountville與St. Helena連成一片翡翠般的綠色山谷,不僅有加州酒鄉的名號,也有北美托斯卡尼之稱。

rel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